市南区万聆达助听器经营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1715号-1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213号103(大润发超市对面向东200米)
|
· 近日,我们接到一位孩子家长打来的电话,他说他三岁的女儿说话口吃,刚会说话时倒不明显,现在越来越严重了。“我也知道,孩子结巴时不该吵她,每次都让她慢慢说,可效果并不好。”这位家长对孩子的“结巴”很担心。专家却说,对三岁孩子“吭吭哧哧”的表现,家长不必太在意。
· ●三岁孩子“吭哧”是正常的
· 有心人会发现,许多两三岁、初学说话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在某一阶段,或多或少都会表现出“结巴”现象,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会“我……我……我……”地吭哧半天。有这种情况的孩子,有的过段时间结巴现象就消失了,有的却会持续下去,直至成年。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吴丽介绍,口吃分为暂时性口吃、良性口吃和永久性口吃。暂时性口吃是一种发育性口吃,也就是幼儿初学说话时出现的口吃,很多孩子在三岁时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两三岁正是孩子学习语言的起步阶段,他们掌握的词汇量少,表达能力有限,而生活范围的扩大、对整个世界的好奇又让他们急着向大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语言表达又跟不上,因此表现出犹豫、吭哧、停顿和重复。应该说,这时的口吃是儿童语言发展的自然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说话不流利的现象会逐渐消失。而有些孩子四五岁时说话仍结结巴巴的,这种良性口吃需要家长耐心矫正,两年到三年内多可消失。而五岁之后出现的口吃,就比较顽固了,除非进行持续有效的矫治,否则孩子会一生口吃。
· ●心理、生活习惯导致孩子口吃
· 导致孩子口吃的原因较为复杂,一般与孩子的心理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紧张、惊吓、生病甚至模仿都会造成口吃。
· 孩子的“吭哧”和真正的口吃还是有区别的,吴丽介绍,主要在于有没有口吃的心理预期,也就是那种在开口说话前害怕自己会口吃的恐惧心理。这种心理预期是真正口吃的标志。正常人说话时,每几分钟就会结巴一下,但正常人对此并不在意,会继续平静地表达。口吃患者就不同了,他们在说话前就知道自己要口吃,而且非常害怕,说话格外吃力,尾音拖得很长,甚至有挤眼睛、甩胳膊、拍大腿等多余动作。
· ●孩子结巴,家长应“听而不闻” www.114ztq.com
· “孩子‘吭哧’时,家长不要说‘别着急,慢慢说’。”提醒那些发现孩子有口吃现象的家长,应该先静心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如果孩子只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才会“越急越讲不清楚”,这是孩子的思维超前于语言的明显表现。孩子说话时,家长不要提醒、不要催,而是应耐心倾听,也不要说“不急,不急,慢慢讲”这类话,这些话同样会增加孩子说话的心理负担,暗示其说话“有问题”,孩子会在这样的暗示下变得紧张,更容易口吃。平时,可以让孩子多朗诵诗歌或讲故事,读书的速度放慢些,这样就能减轻孩子的急躁心理。不过,吴丽提醒家长,也不能轻视孩子结巴,“口吃越早矫治效果越好”。
· 有数据表明,童年结巴的孩子到成年后只有少数会成为真正的结巴。有些家长对孩子两三岁时说话结巴不以为意,认为是正常现象,等孩子大些自然就好了,可口吃却“持续”下去,等孩子七八岁时,家长才带孩子四处求医,此时矫治的难度就相对增大了。
· 因此,如果初学说话的孩子,其结巴现象在一段时间后没有好转或加重了,甚至出现多余的伴随动作,则必须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测试,如果测试结果表明孩子是真正的口吃,就要尽早进行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