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有聋儿 > 详细内容
聋儿需要语言启蒙
发布时间:2010/10/19  阅读次数:6728  字体大小: 【】 【】【
  • 助听器是聋儿接受外界语言信号必不可少的媒介工具,戴上助听器仅仅为孩子沟通了同有声世界的联系,并不意味着孩子听到声音就可以说话了,而是意味着艰苦的语言训练才刚刚开始。

    我们知道,正常儿童从出生到开口说话,大约需要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他已经接受了成千上万次的语言信号刺激,是在初步听懂并理解了简单的语言之后才开始说话的。而聋儿就不同了,他在未戴助听器之前,一直是生活在一个寂静的世界中,他的整个发音器官、发音系统以及听觉系统从未受到过任何生理刺激或触动,因此也根本不会使用这些系统,甚至连运气都不会,他怎么可能仅仅因为戴上了助听器就会说话呢?

    事实上聋儿是在配戴助听器之后,才开始接受声音或语言刺激的,这时候尽管你的孩子可能已经三岁或四岁了,但就他的语言来说,仍相当于刚刚出生的婴儿。因为他才刚刚开始听到声音或语言,离说话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他也需要有一个学习和模仿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也不同于正常儿童。因为正常儿童的听觉系统和发音系统都是健全的、完好的,时时刻刻都在感受声音,而聋儿的听觉系统存在着障碍,因此,聋儿在配戴助听器之后,就需要对他进行语言启蒙训练。有条件的可以送到专门的语训机构;没有条件的,就必须依靠家长对其进行语言训练,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语言启蒙,诱导聋儿开口说话。

    对聋儿进行语言启蒙,诱导他开口说话,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聋儿建立声音意识。让他感到他是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声音不仅是存在的,而且也是有意义的。这就要求家长要对聋儿进行足够的听觉训练和声音刺激,包括各种各样的声音刺激,当然重点是语言刺激。要让聋儿听到声音,并能确定声音的方位,感受声音的大小,区别出不同的声音。同时要教他练习发声、练习运气,并经常灵活地转动舌头,为以后的说话打下基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可以从他所喜欢的东西如吃的东西、玩的东西入手教他说话。

    其次,要培养聋儿的语言交往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聋儿作为家庭生活中的一员,他必然要同家长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如他想吃什么、想要什么,必然要通过他自己的独特方式或哭或叫或用手势把他的愿望与要求传达给家长,作为家长仅仅鼓励他的这种交往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鼓励他在能说出一两个词如爸爸、妈妈、抱抱的基础上使用语言。即使说的不好,也要让他说出后再满足他的要求。而不能觉得他已经是一个残疾孩子,而迁就他、容忍他,那样只能给以后的语言训练造成更大的困难。可想而知,一个聋儿如果他觉得乱叫或乱打手势就可以得到他所需要的东西,他是不会用语言来表达的。因为学习语言要比打手势难得多。因此,强调培养聋儿的语言交往意识,目的就是要让聋儿明确他只有靠说话才能满足他的愿望与要求,而不能靠乱叫和乱打手势,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交往中自觉地使用语言。

    第三,启蒙聋儿开口说话,要充分发挥聋儿的视觉和触觉优势。聋儿的听觉器官产生了障碍,必然要更多地依靠视觉和触觉等其他感官功能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弥补听觉功能的不足。所以,在启蒙聋儿开口说话时,家长要在有信心、有耐心、有意图地用语言反复刺激聋儿听话能力的基础上,用聋儿的视觉及触觉培养他“看话”的能力及“摸话”的能力。“看话”,就是要让聋儿看清楚家长说话的口形;“摸话”就是要让聋儿感受家长在说某一个词时,声带是否振动以及气流的强弱。

    根据以上三点,开始教聋儿说话时可以简单些,教一两个字词或一两个音节,以后随着孩子掌握的情况逐步增加词汇。总之,对聋儿进行语言启蒙,要提高响度、加重语气、放慢速度,要让聋儿看清口形、听清声音,感到气流、明确意义。对正常儿童来说,教一两遍,他就能掌握了,而对聋儿则要反复多次,不厌其烦地进行,直到他能够正确地发音。

  •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市南区万聆达助听器经营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1715号-1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213号103(大润发超市对面向东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