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有聋儿 > 详细内容
儿童听力的预防与保护
发布时间:2021/6/6  阅读次数:1324  字体大小: 【】 【】【
儿童听力的预防与保护

世界听力报告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报道,超过全世界人口的1/5,也就是15亿人患听力损失,到2050年这一数量可能会增加到25亿(1/4)。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0~14岁儿童总数超过2.2亿人。在我国存在有听力残疾的人约2000多万人,其中儿童约200万人,占了1/10左右,其中7岁以下的儿童约有8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2~4万人的速度递增。
但是,WHO估计,15岁以下儿童中,60%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胎儿出生前的听力预防和保护
母亲在妊娠期开始,就应该注意保护胎儿的听力系统发育。
胎儿发育至胚胎25~26周,听觉系统就已具有初步功能,这六个月是保护胎儿听力发育的重要时期。
在此期间,要注意保持母婴营养充足,母亲应保持情绪正常积极,保证自身身体健康(谨防任何形式的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这类传染性疾病和感染等),远离烟酒(母亲和其他家人都应戒烟戒酒)。
同时,母亲还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若胎儿有异常反应,应考虑停止妊娠。
妊娠期的各种保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胎儿出生前患有听力障碍等各类先天疾病的概率,预防先天性耳聋。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听力保护
孩子出生后,家长们同样要注意对孩子听力系统的保护,预防因各种因素导致的后天性耳聋。
后天性耳聋主要包括四类,分别为药物性耳聋、病毒或细菌性感染性耳聋、中耳病变引起的耳聋和创伤性耳聋。
01 药物性耳聋
因应用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氨基糖苷类结合使用的环形利尿剂等等,造成听力系统受损,导致的听力下降或全聋,被称为药物性耳聋。
药物性耳聋主要是造成听神经系统的损害,包括耳蜗和前庭,造成感音神经性耳聋,且几乎是不可逆的,因此在给孩子用药前一定要事先询问清楚药效和可能的副作用,尽量避免用药造成孩子的听力受损情况的发生。
02 病毒或细菌性感染性耳聋
由各种慢性或急性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或并发的感音神经性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等。一旦孩子患病,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绝不能因为耽误时间而导致病情恶化。
要随时注意检查孩子的听力情况,孩子病情好转且条件允许时,带孩子进行专业的听力检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听力障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绝不能因为是所谓的“小病”、“常见病”而忽略潜在的危险。
03 中耳病变引起的耳聋
主要包括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中耳病变引起的耳聋应尽早诊治,让孩子早日康复。
中耳炎在儿童中是一种常见疾病,家长日常应注意预防孩子患上中耳炎。对于还在哺乳期的孩子,母亲在给孩子喂奶时,应避免让孩子平躺,因为孩子平躺喝奶易被呛到,奶水顺着咽鼓管流入中耳腔,进而引发中耳炎。
另外,孩子感冒、洗澡时,也容易发生液体流进中耳腔导致中耳炎发作的情况。因此,要防止小儿感冒,保持鼻咽、口腔的清洁非常重要;给孩子洗澡时,可以在孩子耳朵中塞入棉球(注意尺寸)或防水耳贴,亦或者给孩子戴上洗澡帽。
有时孩子总是不停哭闹,无法入睡,且不是因为饥饿,可能是因为患有中耳炎,耳部不舒服或疼痛,孩子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通过哭闹引起注意。
04 创伤性耳聋
包括头颅外伤,耳气压损伤(鞭炮震聋)和慢性声损伤(噪声性耳聋)。
家长要避免孩子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中,家中电视、音响的声音强度一定要控制,尽量减少孩子戴耳机听音乐、看视频的时间,且一定要让孩子远离KTV、迪厅、施工地、放鞭炮处等这些噪声极大的场所,以此预防噪声性耳聋和耳气压损伤。
另外,严禁有击打孩子头部或抽耳光这种行为,也要注意孩子平时的活动的安全程度;不要随意为孩子挖耵聍(俗称“耳屎”),一般情况下,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的作用,且会向外自行脱落,无需强行、频繁挖取,这可能会损伤外耳道甚至耳膜,但油性耵聍或耵聍栓塞需要定期到医院找医生处理。
孩子的小耳朵是很脆弱的,作为家长,应该时刻注意和保护孩子们的听力健康,将可预防的威胁及时排除掉。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市南区万聆达助听器经营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1715号-1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213号103(大润发超市对面向东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