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选配指导 > 详细内容
正确认知聋儿发音时的特殊问题
发布时间:2009/12/18  阅读次数:2441  字体大小: 【】 【】【

来源: 特教信息论坛

  在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对听力障碍儿童在发音时出现的一些问题感到困惑和无奈。因此,如何对这些对“特限殊”的语音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成为家长和康复教育教育工作者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⑴每个语音都不同

       语音是由许多因素组成,可运用语音规则加以组合,以使语音带有意义。在因素组合中,能够领悟和识别的单音越多,理解就越容易,说出有意义的话就越容易。
  
每个声音都有自己特有的性质。各种声音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各不相同。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纯音,人的语音是以空气为媒介传到对方听觉系统中的,是非常复杂的复合音。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听觉损伤的程度和性质不同,听取不同声音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者大多数人的高频损伤高于低频损伤,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听到和发出元音都比较容易。而辅音刚好相反,听取和辨别很困难。

如果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可靠的比较稳定的佩带助听器后的听力图,那么,对听力障碍儿童能够听到哪些声音,哪些声音声音听不到就会有所了解。

  

       ⑵要放松肌肉,轻松地发音
  对于普通人来说,人们用有声语言来进行交流是没有困难的,在说话时,特定的肌肉运动为呼吸气流的通过形成复杂的共鸣腔。这是无需费力就能自然而然完成的。说话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去考虑言语器官的肌肉怎样去运动,而是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所要表述的内容上。因此,我们的言语活动是自如的,轻松的,效率高而不需要耗费大的精力的。但是由于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听”的问题,致使他们的言语运动系统的运动出现障碍,不能同正常人一样自如的运用自己的发音系统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但是,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能够尽可能而轻松地使用自己言语系统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些家长和教师对听力障碍儿童发音不清,表示出过分的忧虑,着很容易为听力障碍儿童所察觉。教师的忧虑和过分的“帮助”,会使家长和教师“高兴”,听力障碍儿童在发音时会变得紧张又不知所措。其结果是在讲话时变得更不自然、悦耳,这种肉体上的紧张会影响他们发音的质量。如果教师和家长不解决孩子发音时的紧张问题,不能正确面对孩子发音的困难,不去正面的鼓励和激励,孩子也许会把用有声语言进行交流当作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而产生厌学情绪。

    

       (3)早期自发地发声变化

       听力障碍儿童也同正常儿童一样,大约在五个月左右进入呀呀学语阶段,只是由于他们缺乏听觉反馈,其呀呀语停止得比正常儿童早。呀呀语的作用主要是让儿童通过他们的发音器官的自由活动学会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这是以后真正的语言产生和发展所必需的。在听力障碍儿童呀呀学语过程中,虽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但实际上有许多语音已经发出了。这样的早期,自发的语音以后会用于真正的有意义的言语之中。因此,在听力障碍儿童早期教育中,教师应该注意听力障碍儿童自发的呀呀语,对听力障碍儿童的呀呀语应该给以必要的鼓励,使他们的呀呀语得以持续。教师和家长特别是要强化那些接近成人语音的音。

  

       (4)最先发出的声音

       语音是由元音和辅音这些音素组成的,与正常儿童一样,听力障碍儿童最先发出的声音也是以元音为多。正常儿童起初能用平稳的声音发出长短不一的单元音和双元音。以后,又能将辅音加入元音,学会了用辅音阻断元音,这需要很精细的肌肉活动,这种运动运动听力障碍儿童不经专门训练既可完成,这为听力障碍儿童学习语言以及语言的形成奠定基础。
  
       没有听力以及其他学习方面障碍的儿童他们对现代汉语辅音的掌握顺序大体上是:b、p、m、f、d、t、n、l、j、q、x、g、k、h、z、c、s、zh、ch、sh、r。这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和过程。一般来讲,正常儿童到6~~8岁左右都能正确掌握。

       与正常儿童一样,听力障碍儿童在语音形成的过程中个体差异很大,如果不经过特殊的专门教育,他们有的音终身不能发出,或者这个过程形成要碗的多。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市南区万聆达助听器经营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1715号-1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213号103(大润发超市对面向东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