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区万聆达助听器经营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1715号-1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213号103(大润发超市对面向东200米)
|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性聋在中国已成为最为严重的致残性疾病。研究显示,男性约从45岁以后开始出现听力衰退,女性稍晚。然而,社会包括老年人自己,对老年性聋的关注却远远不够。
6月1日-6月2日的第四届唯听听力及言语峰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黄治物教授以「老年性聋知多少」为题,带我们重新认识了老年性聋干预现状的严峻形势。
被忽视的老年性聋
老年性聋是指由于年龄的增长、耳科疾病、遗传因素、耳毒性药物以及代谢性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的听觉功能下降的总称。
随着年龄的增高,老年性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6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25%-40%,75岁以上的比例约为40%-66%,而到了85岁以上,比例则高达80%。据2008年数据显示,60-69岁间的老年人听力减退的比例为49%。
然而,目前的现状是,和老年听损患者的交流基本靠吼。老年患者通常只在出现较重的听力障碍的时候才会选择就医。而我们的社会、医生以及听力行业人士,也是更加重视儿童的听力康复,忽视了老年听力障碍的感受。
老年性耳聋的发病率高,但干预率极低。我国老年患者的助听器验配率小于5%,而在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助听器验配率高达40%。
不仅仅是聋听障老人更容易老年痴呆
俗话说“一聋三痴”,听不到声音和缺乏语言交流大大增加了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研究显示,听力损伤的老年患者得老年痴呆的风险是正常人的6倍。因为听力损失会加重患者的认知负担,改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性修饰,使患者精神忧郁甚至不愿与外界接触,从而加速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
黄治物教授在上海做的一项老年人佩戴助听器原因分布显示,有63%的老人是自己有意愿,31%的是因为家人催促,仅有5%的老人是因为害怕老年痴呆。上海作为一线城市,对于听力损伤导致老年痴呆的认知度尚且不够,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可想而知。
如何让听障老人活得有尊严
老年性聋具有高度可干预性,且效果极显著,如能正确和规范干预,有效率在80%以上。对于老年性聋患者的听力干预,应遵循早发现、早就医、早干预的原则,这样可以减缓听力退行性病变的进程。
老年性聋的干预方式主要是验配助听器,轻、中度听力损失者,尤其是安静环境下言语识别率较好者,建议**助听器作为听力补偿手段,对于极重度聋也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但是实际应用中,很多老年听障患者买了助听器都不想用。黄治物教授分析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
1.助听器没有验配调试好
2.没有使用耳模或耳模不合适
3.助听器使用不当
4.助听器性能太差
5.没有经过适应性训练和听觉训练
6.耳朵本身辨音能力差
2019年《老年听力损失诊断和干预**共识》强调,为老人验配助听器的关键是使其能在不同的聆听环境下轻松理解语言,重新获得对声音的真实感受,**接受助听器并从中获益。
如何提升老年患者的助听器干预效果呢?黄治物教授谈到,老年性聋如何准确分类诊断是规范干预的关键,而我们关于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及分类的研究很多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所以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而作为验配师,更需要关注和掌握的是助听器验配效果的评估手段,这样才能切实帮到老年听障患者。
黄治物教授认为,健康的老龄化除了保持体能运动和敏捷,还应该包括认知活力和避免痴呆、保持社会参与度和积极性,能听得到讲话才能让老年人活得有尊严。对老年性听力障碍的正确干预和应对,可以大大提高老年耳聋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可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